“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压减燃煤近千万吨,贡献最突出。全面建成四大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十三五”时期,压减燃煤占全市煤炭高峰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完成约3万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实施民用散煤清洁替代,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万吨大幅削减到2020年的173万吨,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费中比重由13.7%降为1.9%。
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显着增强。城乡供电能力持续提升,增加外受电通道,输电能力从1700万千瓦增加到3100万千瓦,全市供电可靠率99.995%。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外送格局;城镇天然气管线达2.8万公里,天然气消费量从2015年的14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190亿立方米,有力地支撑了“煤改气”。清洁供热规模不断扩大,构建“集中供热+区域热网”清洁供热体系,全市城镇地区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运输结构清洁化加快推进,实施新车国六(B)排放标准,发展新能源汽车,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2.5万个、换电站140余座,基本形成小于5公里服务半径充电网络。
可再生能源应用总量超额完成“十三五”预期目标。出台鼓励热泵、太阳能利用的支持政策,光伏、热泵开发利用规模分别达到51万千瓦和5915万平方米,风能、生物质能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9万千瓦和37万千瓦。初步测算,2020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总量超过600万吨标准煤,占比超过8%以上。
王英建表示,“十三五”前四年,本市以约8.2%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约29.2%的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效率全国最优、万元GDP能耗0.23吨标准煤,下降幅度全国最大、“十三五”期间预计下降21%左右,有望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节能任务的省级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