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我国首个跨城核能供热项目——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启动山东烟台到威海跨区域供暖,开启核能“双城”供热新纪元。
“暖核一号”核能供热是从核电机组高压缸排汽作为热源,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进行多次的热量交换,最终通过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送到千家万户。同时采取多道隔离回路,加上辐射监测等手段,确保核能供热的安全可靠。
此次投运的跨区域核能供热项目通过热电联产技术升级和抽汽改造,使核能供暖跨城长距离送达威海乳山市,首次实现核能跨城供暖。
国家电投核能发展总工程师吴放表示,项目覆盖乳山主城区630万平方米,满足当地约20万居民清洁取暖需求,这个供暖季,“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将达到1250万平方米,惠及海阳、乳山两市近40万居民。
据数据统计,北方采暖季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约在10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10%。新能源供热成为面向“双碳”的重要实践课题。
目前,我国的清洁化能源主要涉及天然气、电能、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热电联产、清洁化燃煤、核能等能源品种。随着我国供热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上述能源供热方式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诸多供热方式中,能够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热泵技术备受瞩目,更是全球转向安全和可持续供暖的核心技术。IEA认为,政府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和气候变化的承诺将使热泵成为供暖和热水制备的主要脱碳手段,而且热泵还可以满足工业和集中供热的供暖需求。
而且在探索“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上,热泵供热无疑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推进浅层地源热泵暖民工程,到2025年全市新增浅层地源热泵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推进再生水源热泵暖民工程,到2025年全市新增再生水源热泵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推进空气源热泵暖民工程,到2025年全市新增空气源热泵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综合行业发展前景来看,随着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平衡,政策执行层面的进一步完善,热泵供热方式在中国的应用将愈加广泛,具有极其可观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