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泰盟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应用经典案例
中国能源网 发表于: 来自:中国能源网
燃气、燃煤锅炉在运行期间会排放大量的高温烟气,这些烟气经过除尘、脱硫后排入大气,排烟温度在 45℃~55℃之间,烟气蕴含大量的潜热,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由于湿度较高,还会通过烟囱冒出大量白烟。
权威专家指出:烟囱里的白烟就是人民币,烟囱口就是碎钞机,冒出去就没了。华源泰盟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基于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一体化技术让这些烟囱口不再是碎钞机,因为烟囱不再有“白烟”可冒;华源泰盟让这些烟囱里的烟气成为了财富,聚利于供热企业,造福于社会和人民,贡献于伟大的新时代。
2016年,基于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一体化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燃煤电厂——济南北郊热电厂,为世界首例。实现了每年回收烟气余热16.6万GJ、年节约标煤6500吨、减少CO2排放16000吨、减少SO2排放490吨、减少NOX排放245吨、回收冷凝水3.7万吨、新增供热面积37万m2。经中国节能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这一技术能够将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温度由50℃降低到25℃,提高锅炉整体热效率10%左右。不但大幅度降低换热成本,而且在排烟温度和供热效率、换热能力、减少SO2和NOX等物质排放、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四个方面全面领先。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2017年,华源泰盟将这一技术成功应用于天津天保热电厂。这是一家全年不间断运行供热、供气的热电厂,对华源泰盟技术和设备的稳定性是一个全新的检验。运行检测结果表明:实现全年节约标煤4691吨、减少CO2排放12197吨、减少SO2排放352吨、减少NOX排放176吨、节水55814吨,并彻底消除“冒白烟”现象。节能效果、综合效益、减排指标全面领先。验证了全年全运行状态下这一技术的可靠性,余热回收量核算的准确性、烟气消白的彻底性、系统流程设计的科学性、防腐方式的可行性。充分说明了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印证了“基于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消白一体化技术”的成熟、可靠。同时余热回收系统为电厂带来的巨大节能、节水、减排收益,体现了本技术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2018年8月,“盛烨热电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项目在塞北嫩江开工。这是“基于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与减排一体化技术”面临的新检验。嫩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处于严寒区,极寒天气温度达零下43℃。工程于当年12月竣工,运行成果经测算,每年可回收烟气余热39.4万GJ,年收益1792万元,节能效益非常显著。在环保效益上,每年可减少CO2排放33000吨、减少SO2排放1000吨、减少NOX排放500吨。项目投入运行后华源泰盟的技术与产品经受住了在极寒天气状况下的检验。社会经济效益、节能环保效益十分明显,使嫩江提前两年实现了黑龙江省政府提出的节能环保目标。
世界首创的济南北郊项目,全天候运行的天津天保项目,极寒气候下的嫩江盛烨项目,华源泰盟积极、自信地迎接各种环境要求的挑战。基于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燃气锅炉、燃气电厂、燃煤电厂、区域燃煤锅炉房以及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等领域,并连年创造供热节能环保的新奇迹,不断登上新的台阶。以三大经典案例为代表,华源泰盟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节能环保技术解决方案和专用产品遍布北方大地,生根开花,结满硕果;个个精彩,处处优异。
正因为基于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和减排一体化技术有如此大的作用,先后获得了国家节能中心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节能环保专利奖一等奖、首届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金奖、首都蓝天行动科技示范工程、入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中国制冷学会节能环保技术目录》等重要奖项和荣誉。同时,余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经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喷淋换热的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一体化技术经中国节能协会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烟气-水直接接触式换热塔经中国制冷学会鉴定,产品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烟气余热回收关键设备经中国制冷学会鉴定,烟气余热回收系列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全国冬季燃煤供暖面积超过 100亿m2,承担这些面积供暖的热源,包括燃煤热电厂和燃煤锅炉房,年耗煤约 2.2亿吨,可回收烟气余热量43000MW,回收烟气余热可新增供暖面积8亿平米,全面推广应用本技术后,可以每年减少供暖煤耗0.18亿吨,减少CO2排放约5341万吨,减少SO2排放约5.7万吨,减少NOX排放约2.4万吨,回收冷凝水量约2500万吨,节能减排效益巨大。
华源泰盟奋发有为,升级加速。继创造大同、太原等地区城市级大温差节能供热改造奇迹之后,在烟气余热回收领域,华源泰盟接连创造三大经典案例,一步一个新天地,为中国供热节能减排事业,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奋斗目标持续做出新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