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一产业是暖通工程商的下一个致富经?
发表于: 来自:暖通家
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常规的工程市场已经是深度红海市场,对于想要进一步突破的工程商而言,急需转变经营思路,而聚焦细分市场,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细分市场便是其中转变之一。
机遇,山脚的顺风顺水
实际上,第一产业在不断释放着机遇,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021年中央1号文件及我国“十四五规划”都从不同层面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助力农业发展,农林牧副渔作为政府关注的民生项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且随着土地“集中化”持续深入,集中化的养殖也不断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市场的需求提升,除了中央空调产品之外,热泵、新风、地暖、除湿机以及后续所需要的烘干、冷链等方面产品,也将在养殖细分领域迎来发展契机。
暖通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健全诸多农业场景解决方案,比如玻璃温室、大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烘干等场景,有些厂家针对大棚种植还推出种植型专用机组。相对成熟的经验以及不断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都使得工程商能够尽快进入这一市场,而农林牧副渔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也使得其利润点上升。
实际上,农林牧副渔所产生的需求也不容小觑。以养殖项目为例,其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项目体量很大,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以山东某工程公司为例,曾经一年卖过将近四千万的设备。并且,作为一个备受政策偏爱的市场,特别近几年随着煤改清洁能源政策的持续推进,空气能独有的节能环保优势会被不断放大,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节点临近,空气能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困难,山腰的进退维谷
工程商进入第一产业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容易,也切实存在着诸多难点。以不同分类来看,大棚种植作为相对“传统”行业,技术应用更加成熟,成熟不仅代表着产品更具针对性,其实用性特征更是要求产品相对标准化。作为一个需要技术支撑的行业,对经销商技术性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需求问题是制约这一细分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林牧副渔的产能周期性以及市场需求的浮动性使得部分经销商认为,养殖业的需求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饱和”现象,其理由是国民每年消费的猪鸡鸭等需求量是相对固定的,而养殖场的扩建总会出现供大于求的那个转折点,无法开发出更多需求。
当然,考验这一细分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价格。这个价格不仅指的是工程商前期投资相对较高,还指的是产品综合价格。如何在满足客户专业化定制需求同时,控制成本,是工程商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登顶的必要装备
除了根据不同的场景制定方案的定制化能力,对于工程商来说,入驻第一产业,提升技术实力依旧是重中之重。因为作为相对定制化产品,并没有“一招鲜”能够走遍不同的市场,养殖场并不单单只是把温度加出来就可以的,它里面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所处地方、当地采暖时间、平均温度、建筑外围体积、传热系数、密闭性或通风条件、控制等等,都考验着工程商技术能力。
相比常规项目,农林牧副渔细分市场对于设计之初的设备参数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工程商具有“实战”经验,不断进行技术沉淀。反之,如果技术积累不够,很有可能会出现比如客户使用会比较麻烦、温度控制不是很精确、整体造价成本过高等等情况,从而使得客户产生不好体验,影响项目本身的口碑传播。
而工程商对于技术的探索和专业能力的塑造也是助力能力提升的关键之一,这需要实践与勇气。这一机遇市场,不仅是对暖通设备考验,更考验着经销商的实际操作和专业化的能力,从而在不断释放的需求中抓住机遇。
当然,还有更多工程商并没有关注到这一市场。由于关注度不够,了解较少,相对于暖通行业主流业务,这部分工程商依旧是立足于商用、工业等项目,但随着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红海必将使得海上巷道更加拥挤,从而迫使行业不断更新、变化。市场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涉及哪个细分市场,显然,过硬的技术实力都是工程商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