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合同能源管理在医院的应用
发表于: 来自:IESPlaza
基于对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特殊需求,医院的设施设备需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耗量很大,能源管理已成为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的双重推动下,不少医院开始重视并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调查了厦门市三级医院的能源消耗及合同能源管理情况,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在医院的实践成果,为三级医院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有益经验。
01、厦门市三级医院能源管理现状
1.1医院用能情况
目前,厦门市大多数三级医院的能源管理还处于自主管理阶段,截至2022年6月,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业务中,能源管理外包服务仅占23.81%。本文收集厦门市12家三级医院2020年、2021年的用能数据(包括用电、用水、用汽),表1可见,大部分医院的用电、用水量逐年递增。
1.2合同能源管理情况
12家医院中,只有4家医院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其合同业务模式较为单一,均为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年限较短,节能分享比例为3∶7或2∶8(见表2)
1.3医院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能耗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能系统构成复杂、形式多样,以及室内环境要求高,而医院的经营重心在医疗,有限的资源均向临床倾斜,导致整体能源管理规划受限、节能设备投入不足、缺乏能源管理专业人才等。
1)整体能源管理规划受限。医院的节能改造以自行改造为主,对老旧、损坏严重的设备进行升级或零件的更新替代,缺乏整体规划,整体节能效果十分有限。
多数医院只对某些区域或大楼进行节能改造,出现对同一项目进行多次或重复改造,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节能设备投入不足。大多数医院的部分建筑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设计规范、建筑标准、施工工艺较为落后,用能设备陈旧,导致能源效率较低。
大部分医院对节能改造认识片面,对节能设备的投入不足,往往只注重更新设备,后期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相关数据显示,在建筑用能系统产生的能源浪费中,人为操作及保养原因所致的浪费约占55%~58%,设备设施效率差导致的浪费约占42%~45%。
3)缺乏能源管理专业人才。不少医院不仅缺乏能源管理经验,更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能源管理专业人才,在节能改造过程中对医院的现场条件利用不充分,常常忽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02、医院合同能源管理案例介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厦大中山医院”)总部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1万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3500张(1000张在建),实际开放2000张,常年门急诊量达280万余人次,年收住病人近6万人次。
医院节能降耗、控制能源费用增长的需求强烈。2018年起,医院与深圳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节能公司”)签订为期6年的能源管理合同,项目投资总规模1046.71万元,由节能公司投资,负责节能技术改造、节能设备运行维护,通过对医院中央空调、照明系统、围护结构、开水器、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降低医院能源消耗总量,由此产生的节能量换算成节能收益,医院与节能公司按3∶7比例分成。
2.1参与主体
医院合同能源管理的参与主体包括医院、节能公司、物业服务公司和政府部门(见图1)。物业服务公司由医院聘请,负责医院设施设备的日常巡检和运行维护,配合节能公司开展节能管理工作。
政府部门包括:机关事务管理局,监督能源消耗情况;卫生健康委,监控医院日常运行管理及年度考核;财政局,负责节能补贴的审核和拨付。
2.2实施流程
医院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流程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合同签署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和项目运营分享阶段(见表3)。
2.3合同能源管理的成效
2.3.1节能模式、体系与平台的完善
1)节能模式的改变。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前,医院自行购买节能产品,联系施工单位进行局部改造,并支付款项。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医院将节能工作统一授权给节能公司,由节能公司出资购买医院所需的节能产品,进行改造施工,属于节能范围内的设备由节能公司承担维护维保工作,医院因节能改造而节约的能源,经第三方能源审计机构测量,核定节能量,折算成能源费用,按比例分期支付给节能公司(见图2)。
2)能源管理体系的调整。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前,医院的能源管理体系以院-科两级为主,强调用水、用电、用气需求能得到满足。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节能公司凭借其丰富的项目经验,调整医院的能源管理体系(见表4),使科室绩效与能源成本挂钩,可充分调动全院的节能积极性。
3)能源消耗监测平台的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搭建了一套能耗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理清医院高低压配电系统的所有线路,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应用物联网技术布设传感器,对医院各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监测。
2.3.2经济性评价
1)节能量。合同能源管理的目的在于节能,节能量作为合同双方“节能收益”的结算依据,也是经济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由表5可知,2020年医院在合同内的用能设备与2018年相比节约电量2384834千瓦时,按照0.73元/度的单价计算,医院合计节约能源费用174.09万元,依据合同,医院按70%(即121.86万元)支付给节能公司;医院的节能收益是剩余的30%(即52.23万元)。
从节电率的角度看,医院2020年节电率仅18%,低于合同约定的节能率(23%),节能效果不如预期。
对医院而言,合同能源管理确实减少了医院的能源消耗,并且医院也无需对项目进行投资,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但节能收益未达到目标值。
2)投资收益。医院的能源费用构成发生了变化,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医院无需投入节能设备,以2018年数据进行测算,直接运行费用80.59万元中,中央空调深度清洗费用及五金耗材购置费(节能灯管)以服务形式写入能源管理合同内,作为节能公司日常运行的一部分,相关的运行成本降至18.25万元,但节约能源的费用仅30%归医院所有,即医院只享受52.23万元的节能收益,同样以15%的折现系数,净现值为545.09,可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2.3.3效率性评价
效率性的提高意味着同等投入下的产出更多,或者同等产出时的投入更少,通常考核的是资源是否得到有效运用。
本文选取的效率性评价指标为人力投入,即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后,医院人力投入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是否达到了节约人力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能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投入使用,减少了部分需要人工手动启停的工作,部分设备实现集中控制、自动控制。
原先的设备巡检制度因设备使用年限和品牌的限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后医院修订了高低压配电、中央空调、电梯、照明等各系统的运行要求及运维标准,统一巡检流程,使工作开展有依可循。
2.3.4效果性评价
根据公立医院绩效的考评要求,能耗考核指标是单位业务密度能耗,计算公式为:单位业务密度能耗=年总能耗/医院建筑面积年总门急诊人次/3+年总床日数,单位业务密度能耗综合考虑了业务量和业务面积的变化,由表6可知,2018年与2017年相比,单位业务密度能耗略有上升,医院能源消耗压力比较严峻,2019年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后,在门诊量和住院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医院总用电量保持下降趋势,单位业务密度能耗不断下降。
03、总结及建议
实践证明,合同能源管理使医院有效控制了能源消耗,显著提升了后勤管理效率及保障水平,值得在医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以下环节:
3.1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要完善医院能源管理的“顶层设计”,以合同能源管理为抓手,定义医院节能目标和范围,拟定和审议能源管理年度计划,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实各科室节能降耗的责任清单。
同时,完善能源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能源管理行为,梳理节能管理台账,编制设备标准化运行管理制度。
3.2培育节能低碳的医院文化
针对医院员工、外包员工、患者及家属,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培育节能低碳的医院文化。
一是将员工节能考核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
二是督促外包单位加强对其员工的节能教育,如保洁人员、保安人员、护工、各供应商员工等。
三是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节能宣教,利用宣传栏、桌牌、展板、公众号、官网、LED显示屏等进行多维度宣传,强化公众的节能意识。
3.3协调节能-医疗-就诊体验之间的矛盾
一是在节能改造施工阶段,应协调好施工与医院日常运行之间的矛盾,如降低施工噪音、粉尘对病区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作业时间避开医疗高峰时段;
协调工期停电需求,保障大型医疗设备、信息服务器、手术生命支持等系统在不间断电源供电的15分钟内完成施工操作。
二是在节能设备运行阶段,协调好与医疗工作之间的矛盾,如节能目标、室内温度控制要求与医患日益增长的环境舒适度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就诊区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指标检测,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根据时间、天气、不同功能、不同病种用房进行动态调整。
3.4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常态化
能源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合同能源管理避免了节能降耗的“短视效应”,能从医院综合能耗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的能源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及反馈。
- 下一篇: 依必安派特天猫旗舰店正式营业
- 上一篇: 海林自控能耗监测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