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C中国热泵 宅配机电
首页 新闻正文

储能温控市场的增幅,难道只有两位数?

发表于: 来自:中研网
  双碳目标推出至今,历经全国范围限电、停电、高用电浪潮后,多能源配储的战略意义已不言而喻。随着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化学储能由于能量密度大、应用灵活、响应快速等优势,渗透率快速提升。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从安全角度看,储能热管理极具重要性。
  储能集装箱空调适用于能源、电力、通信、实验研究、植物培植和新零售等对工厂预制模块化有需求的各行各业,储能集装箱空调就是用在储能系统上用来给电器设备除湿降温的,当储能集装箱与风、光电站高压侧并联时,储能单元将根据电网指令和电站运行状态信号,控制储能系统充放电,这样就可以平稳输电,有效解决“弃光弃风”问题,以此降低工厂用电成本,提高收益。
  
  近年来伴随传统工业温控、储能温控、新能源车热管理、IDC机房温控等下游市场稳步增长,带动温控行业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技术路径上,未来我国温控设备存量或将继续以风冷为主,但液冷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储能温控市场的增幅,难道只有两位数?2
  目前,温控设备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器、发电机、光伏发电逆变器等新能源发电核心设备的冷却。其中风电机组的热管理是风电机组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风冷和液冷技术作为常用的热管理方法,在现有风电机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1年起全球储能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BNEF统计,2021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为20.2GWh,较2020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计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约为56GWh。
  
  02、储能空调行业前景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二是支撑产业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三是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可优势互补,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更多选择;四是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建设新型储能积极性高涨,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储能主要应用在三个领域:在发电侧,储能可参与到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峰、系统调频与辅助动态运行等场景。在电网侧,储能可起到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以及支撑新能源高比例外送等作用。在用户侧,储能可用于提高电力自发自用水平、进行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以及提高电能质量等。
  
  储能系统能够保证电力稳定平滑输出,在输配电环节,储能系统能起到调峰和提高电网性能的作用。在电网环节设置合适规模的储能站,可以增强电网的抗冲击能力,提高调解幅度,更好地实现供需平衡,有效缓解冬夏两季用电高峰带来的供电压力。
  
  储能空调行业的参与者根据技术路线来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即风冷技术,大部分是以前空调相关的公司,包括精密温控、汽车空调热管理;第二类即液冷技术的公司,之前的业务是工业冷却相关。新能源公司能够凭借储能电池与热管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获得更好的性能,并凭借电池的市场占有率稳定热管理系统市场。另一方面,温控设备公司有更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可能在成本和行业标准上取得优势。
  
  近年来,国家、地方各层面出台了众多对储能产业影响深远的相关政策,整体来看对储能行业利好,为储能行业未来规范化发展制定明确目标,在政策利好的同时也将带动国家储能设备突破创新。
  
  据BNEF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将投资2620亿美元部署345GW/999GWh的储能系统,下游需求旺盛,带动温控需求高增长。2021年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不足10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空间超155亿元。

留下您的信息如果您对该企业或本条内容感兴趣,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将会有专人跟您联系。

    经营类别
    厂家类别
    所属区域
2023
26/09
13:14
中研网
分享
  
留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关注
暖通家
鎏商成长
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