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的暖通空调热泵及制冷行业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界人士纷纷为社会的发展进言献策,其中不乏暖通行业的企业和专家代表。围绕“双碳”、冷链、热泵、智能家居、零碳建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方案。
*以下仅为部分内容节选,排名不分先后
01、企业代表
格力/董明珠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 董明珠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强制性标准、修订《电子商务法》、家电企业自主承担以旧换新补贴等多个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1.当前格力电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更要打造高质量的生产制造和管理体系。
2.董明珠提出关于尽快建立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制定各类家电安全使用年限目录;建立并完善家电产品追溯体系;要求家电产品注明安全使用年限;加大家电强制报废制度宣传力度。
3.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当前电商行业的主流,其在平台经营和税收等方面存在需要重新予以规范的地方,但现行的《电子商务法》立法时间较早,没有涉及到直播带货。因此,董明珠建议修订《电子商务法》,以此加强对直播电商行业的纳税管理和监督。
4.董明珠建议家电企业应自主承担以旧换新的责任,取消政府对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规范二手家电市场,建立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加强监管和评估。
美的/钟铮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钟铮提出三份建议:《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子税务系统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针对《关于加快推进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钟铮表示,优先建立统一规范的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建立家电产品碳足迹专业数据库,并完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和制度。
钟铮在《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称,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专项”立项实施,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突破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钟铮还建议,我国要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未来要进一步支持“工业大省”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区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特色路径,加强经验总结并复制推广。不仅如此,她称,未来还要加快形成我国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标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
海尔/周云杰
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周云杰建议强化智能家居行业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周云杰建议从建设、应用、研发三个方面统筹推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2.周云杰建议国家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3-5年发展规划,指导智能家居行业加快发展。同时整合资源培育场景,重点培育居家康养等新应用场景,全面增强智能家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3.周云杰提出修订《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议案,建议国家以能源安全为立法主线和基本价值目标,加快制定、通过《能源法》,夯实能源安全价值目标和法律制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海信/贾少谦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 贾少谦,围绕家电循环经济发展,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动我国家电行业出口振兴等相关话题提出建议。
1.关于加快家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的建议:一、建议国家积极培育居民群众规范化,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意识。二、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废弃、回收、流通等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三、建议中央财政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专项资金中合理确定补贴标准。
2.关于加强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建议:一、支持家电链主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带动全产业链减碳。二、引导家电产业链建立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并推动原材料碳足迹数据库建设。三、优先制定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精准核算产品使用阶段碳排数据。四、持续加速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3.关于积极推动我国家电行业出口振兴的建议:一、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促进外贸提质升级。二、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助力家电企业国际化步伐。三、有关部门提出解决知识产权公平合理许可的方案,建立海外专利诉讼基金。
天加/蒋立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立围绕发展热泵技术、支持冷链运输创新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降碳、尽快出台地热能发电扶持电价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1.围绕鼓励发展热泵技术,蒋立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比如,把各种工业排放的热气、热水划归为热污染,纳入环保部门管理范围,建立热量按照温度品位分别定价的机制等。
二是尽快完成我国零碳热量供给规划,包括未来保留的余热资源、余热供需走向、全国余热输配主干线等。按照法定的规划方案,调动多方面投资和建设力量分期分段逐步实施。
三是尽快制定我国热泵技术经济可行的发展路线图,以设备更换窗口期为重要时间节点,对各类热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行规划。
四是加强科技投入。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在热泵工质、热泵专用压缩机和高温流程、关键配件、系统集成等方面开展攻关,解决通过热泵技术利用余热资源实现零碳热量供给中的相关问题。
五是遴选相关领域的关键示范工程,带动产品研发,并解决相关的政策机制问题等。
2.为促进冷链运输行业健康发展,蒋立建议,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充分考虑车辆制造标准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以及由此导致的超载问题,修订有关政策和标准,在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司机、货主双方的合法权益。此外,他建议优化监管措施,简化管理办事流程,统一执法尺度,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减免冷藏车的购置税;减少冷藏车在城市的禁限行区域,增加可通行时间。
3.围绕能源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和空间协同等四个方面,蒋立提出长三角协同降碳的建议。第一,各扬所长推动能源协同发展。第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第三,强化科研支撑与协同创新。第四,明晰减排增汇空间协同分工。第五,利用相关领域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区域协同降碳,加快零(低)碳绿色工厂和绿色开发区的建设,并打造有公信力的节能体系。
4.蒋立建议尽快出台地热能发电扶持电价政策,以此来推动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
九洲/李寅
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 李寅,聚焦深化供热计量改革,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智慧供热的建议。
智慧供热是供热计量改革的基础,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一步出台政策,提高各方关于新型智慧供热对计量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发展新型智慧供热统筹规划,促进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李寅表示,应充分重视系统节能减碳、提质增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速构建新型智慧供热系统,通过智能化调整实现系统整体的节能降耗,进而降低供热行业碳排放。
02、专家代表
张振涛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主委 张振涛表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二氧化碳压缩储能和空气压缩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并网的最佳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建议给予新型长时物理储能技术非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同时,他针对制冷行业碳排放量居高不下问题,建议把制冷系统改用R290或者二氧化碳这类低温室效应的自然工质制冷剂来促进轨道交通行业的科技创新。
贾海洋
我国北方地区各城市供热管网普遍老化严重、失水率高、热损失大,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长期以来,因为供热企业资金紧张、融资不畅等多种因素,管网改造工作一直滞后,难以推进。为此,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贾海洋,建议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要对北方地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作,给予资金、政策扶持。
杨恩兰
全国人大代表 杨恩兰,建议切实解决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问题。
杨恩兰认为,近年来,虽然水城区农村学校在教师配备、文体设施、学位供给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师生取暖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学校前期一次性建成的管网、电路等基础设施服务年限长、更新升级不及时,导致线路老化、电路设备容量不够、安全风险大、建设成本高等,客观上加剧了供暖改造的难度。
杨恩兰建议,供电、能源、发改、住建等部门能共同发力,多方多渠道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如加强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新能源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绿色节能等方面做好指导,确保学校取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逐步缩短城乡差距,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陈松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陈松蹊表示,目前我国公共数据获取渠道不畅,缺乏高质量的再分析科学数据集,数据分析人才缺口非常大,政府部门缺乏统计与数据分析高级专业人才。当前供热系统采集、处理、分析大数据能力不足,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供热数据的价值,并为系统自动控制和决策提供支持。供热智能化的系统性尚待完善。新型智慧供热试点物联网设备应用较少,深度学习、数据融合等人工智能算法运用较少。为此,陈松蹊建议培养供热系统数据分析人才。
张华俊
全国政协委员 张华俊,建议开展高耗能旧空调更新改造。
张华俊建议,由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牵头,结合行业专家和专业机构,共同编制实施《既有建筑暖通空调制冷设备的能耗评价标准》;依托国家级检测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节能诊断和评估等方面工作,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改造方案;基于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结果,督促用能单位尽快更新陈旧设备,提升系统配置,完善科学的管理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张华俊还建议,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工作,开展暖通空调制冷设备能耗评估指标体系建设,通过指标比对,挖掘低效用能单位潜能,提升用能单位节能意识。政府通过奖励或补贴等鼓励政策让既有建筑暖通空调制冷设备用能单位尽快完成陈旧耗能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和改造。
唐俊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 唐俊杰建议,推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让人民群众住上高品质的好房子。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为了推进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加快推进低碳/零碳建筑的建设。”唐俊杰表示,建筑领域是我国碳排放主要领域之一。
- 下一篇: 上海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新增8类补贴产品
- 上一篇: 盾安环境携绿色低碳解决方案闪耀意大利制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