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低能耗”建筑保温材料不合格引发全民关注
上海闵行区南山“前湾拾缦”多名业主近日反映,新楼盘正在装修阶段,但有业主发现小区外立面、屋面等部位使用的保温材料“一点就着”,阻燃效果不佳,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保温材料竟不能阻燃?
南山“前湾拾缦”位于闵行区华漕镇徐亭路55弄,由南山地产开发,去年8月一期开盘,均价6.6万元/平方米,楼盘交付时间为2025年9月。
业主李先生介绍,当时楼盘宣传的是“超低能耗”住宅,运用了不少科技手段,所以一期认购的时候非常火爆。他花了70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100余平方米的新房。近期,楼盘已进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然而,业主们在实地查看时,却偶然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隐患。
“该楼盘是‘超低能耗’建筑,对保温性能要求比较高,材料就显得尤其关键。”一名从事材料相关工作的业主解释,楼盘保温性能最关键的材料就是用来保温的“泡沫板”。它们被贴在房子的外墙、内墙以及地板上,但材料必须具备阻燃的条件。然而,有业主截取了楼盘小块保温材料进行了点燃试验,结果却让人胆战心惊。“这些材料‘一点就燃’,根本就没有阻燃性能。”
蓝色保温材料被点燃之后,火苗越烧越旺,散发出浓浓的呛人黑烟,燃烧时还在不断地往下滴落燃烧后的残渣,很容易点燃周围可燃物。发现保温材料易燃的问题之后,又有业主找来了其他楼栋相同部位的保温材料样品,经过点燃测试,同样无法阻燃。
业主称保温材料一点就着
受访者供图(下同)
根据国标《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住宅楼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该为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而业主们发现,“前湾拾缦”楼盘所使用的保温材料明显不符合这一标准,具有较大消防安全隐患。
追问安全隐患未回复
保温材料为何不阻燃?楼盘到底有多少材料出了问题?还能不能更换?对于“前湾拾缦”的业主而言,大家都迫切地需要答案。然而,对于业主们的追问,开发商讳莫如深,迟迟不予回应。
业主们介绍,在发现保温材料易燃的问题后,他们又从楼盘的不同位置,截取了不同的保温材料,进行了多次测试,测评结果却大相径庭。其中,部分保温材料点燃后不仅火焰越烧越大,而且浓烟和燃烧滴落物也很多。而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阻燃效果相对较好,火源离开后,火焰会慢慢地熄灭。
业主对保温材料进行取样
但是,业主们取样的随机性很强,基本是“零敲碎打”,并不符合材料阻燃性能试验的取样专业标准和要求。“我们无法知道楼盘究竟哪些部位装了哪种保温材料,也没有办法对每个部位的保温材料都进行采样。”当业主们向开发商提出,希望将所有保温材料都采样送检时,却遭到对方重重阻挠和推脱。对此,业主们忧心忡忡,这些保温材料早已安装上墙,并且已经沾上了胶水、灰尘等杂质,现场取样检测也可能无法真正检测出材料本身的阻燃性能。
由于迟迟得不到说法,业主们将问题反映到闵行区建管委等监管部门。随后,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部分材料检测不合格
据闵行区建管委调查,南山“前湾拾缦”项目的建设单位为上海南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为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上海高程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根据施工图纸,该项目外墙内保温、楼地面保温、屋面保温采用燃烧性能B1级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保温板,共涉及3家生产单位。
其中,无锡苏澄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保温板厚度为30mm,用于外墙内保温,由上海申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燃烧性能为B1级。经监督抽检,检测结果为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上海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保温板厚度为20mm,用于楼地面保温,由上海汇普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燃烧性能为B1级。经监督抽检,检测结果均为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诸暨万鹏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保温板厚度为135mm,用于屋面保温,由上海汇普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燃烧性能为B1级。但监督组到现场取样时未发现有厚度135mm厚的保温板,因此未进行抽检。
另据监管部门调查,建设单位上海南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地暖与空调工程违规肢解,发包给苏州贝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施工。拟对建设单位上海南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立案处罚;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扣分处理。
上海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苏澄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保温板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进行进场复验。拟对施工总包单位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立案处罚。
监理单位涉嫌违反《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监理单位应当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未经监理单位签字认可的建设工程材料不得在建设工程中使用”。拟对监理单位上海高程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进行立案处罚。
因使用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保温板燃烧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拟对分包单位苏州贝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立案处罚;上海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现场。拟对上海绿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移送相关职能单位进行查处。
同时,闵行区建管委对该项目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TIS机构以及材料供应商等参建各方进行了约谈。要求参建各方统一思想根据检测结果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并举一反三,进行自查自纠并整改到位,避免再次发生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