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全景探析
江苏省凭借经济、产业和交通优势等,冷链物流发展基础日益巩固,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苏冷链物流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江苏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构建起与全省产业结构发展相匹配、居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冷链物流体系。
借力政策
江苏省明确2030年冷链物流发展目标
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下,2022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实现跃升,设施网络、服务质量、技术装备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点覆盖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基本解决,产地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升,成本水平显著降低,冷链物流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的能力显著提高。
2023年10月,《江苏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将实施“121工程”,根据江苏农产品主产区、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消费市场分布,积极推进“一个中心(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两个区域网(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网、销地网)、一个智慧综合服务平台(省级冷链物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到2025年,初步构建干支仓配一体、平台互联共享、运作组织高效的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运营管理的冷库容量达100万吨,冷藏车800辆,移动预冷装置500台。到2030年,全面建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字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随着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江苏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打造江苏冷链价值高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依托106个城市开展基地布局建设,重点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主要集散地和主销区,打造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整合集聚冷链物流资源,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集群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截止目前,江苏省拥有三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在打造江苏省冷链物流价值高地。
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依托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天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以南京都市圈为腹地,发挥南京枢纽城市优势,面向长三角水产品、果蔬优势产区冷链物流需求以及巨大的生鲜农产品和冷链食品消费需求,高效串联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打造国内领先的生鲜农产品交易集散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冷链仓储配送基地、长三角重要的农副产品应急保供和安全保障基地、冷链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高地,建设成为南京都市圈唯一、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组织枢纽。
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作为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主导实施企业,苏州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南环桥市场将充分发挥已有的冷链物流基础和生鲜农产品集散优势,以“一体两翼两延伸”的总体思路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以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为核心,生鲜农产品国内、国际交易为两翼,向农产品产地、销地两端延伸,高标准建设,将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成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对接“一带一路”的区域性生鲜农产品智慧绿色冷链物流枢纽。
常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常州实施“532”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立足“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整合凌家塘市场片区、新运冷链片区(新阳光国际食品城)和名仁冷链片区等冷链物流资源,联合组建常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地总面积约1906亩,其中与冷链相关的设施占地1304亩,已建成配套冷库34万立方米,在建配套冷库容积47万立方米,规划建设配套冷库3万立方米,依托130余条物流专线,日进出车辆达15000余辆次,2021年交易额突破445亿元,服务范围辐射全国。
聚焦重点领域
大力发展现专业化冷链服务
发展特色果蔬商品冷链
江苏支持适合果蔬特点的可循环利用包装、载器具以及零售末端保鲜柜等设备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标准周转箱装箱发运,推进建立从田头到销售终端的果蔬全程冷链快速调运体系。
围绕阳山水蜜桃、东台西瓜、兴化香葱、邳州白蒜、响水西兰花等特色果蔬品牌,推进邮政、快递、供销系统和生鲜电商企业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果蔬冷链全程温控体系,扩大品牌农产品辐射范围和消费规模。
支持肉类优势产区物流
江苏鼓励肉类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产地肉类冷链设施,推动设施共建共享,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对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发展“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推广应用挂肉冷藏车等专用设施设备,积极发展肉类冷冻、低温、多温层单元化运输,减少畜禽活体跨区域运输。
徐州润昌冷链物流市场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服务最专业的冷链物流市场,一进入市场,一个“巨无霸”冰箱就吸引着来人的眼光。
据市场工作人员透露,这个“大冰箱”每天可以吞吐600吨海产、水产、牛羊肉等冷冻食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促进医药产品冷链衔接
江苏提出,要依托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泰州、连云港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完善医药冷库网络化布局及配套冷链设施设备功能。
依托南京、无锡等航空口岸,完善医药航空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医药跨境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支持医院、药店和基层医疗网点合理配置专用冷链设备,促进医药物流中心与末端冷链无缝衔接,发展多温共配、接力配送、“冷藏保温箱+冷藏车运输”、超低温配送等模式,构建广覆盖、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医药冷链物流网络。
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
预制菜的兴起是大势所趋。是餐饮界的一次革命,牵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传播。预制菜连接产销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消费需求,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对促进创业就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预制菜也是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和金融资本的助力下,预制菜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市场空间巨大,目前预计每年20%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直逼万亿元。
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4196亿元,预计每年20%增速,市场预估达4万亿。阿里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的预制菜数字消费全国第一,消费需求旺盛。
江苏现有预制菜企业5800余家、数量全国第三,主要包括以食品加工制造为主营业务的生产企业,以餐饮服务为主的预制菜经销企业,以提供校园等集体用餐服务的团餐企业等,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
江苏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包括:预制菜科技支撑有力、淮扬菜文化底蕴深厚、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基础牢固、消费能力居全国前列等。
- 下一篇: 日立NO.1!家用中央空调市场用户占比第一
- 上一篇: 铜价下半年或高位震荡,企业应警惕库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