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会议提出的“零碳园区”能给暖通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2025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到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明确了零碳园区建设政策的落地执行,而依据估算,围绕零碳园区产业建设投资规模将达上万亿元,无疑将给相关产业链带来全新机遇。特别是暖通系统,作为园区能源消耗的关键环节,其优化与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零碳园区?它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园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和,实现净零排放的产业园区。作为比零碳园区更小的“零碳单元”,零碳工厂则是指工厂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按照二氧化碳当量计算,达到综合为零的状态。建设过程中,不仅涉及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还包括绿色建筑、数字化管理、碳交易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那么这一建设风口具体会给暖通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市场需求激增,既有园区改造释放巨大空间
设备更新与升级需求,大量既有园区存在暖通设备老化、能效低下问题。例如空调系统传热效率下降、冷热源设计不合理等,亟需通过更换高效节能设备和智能化改造降低能耗。据测算,暖通系统改造可使园区建筑能耗降低30%-50%。
绿色建筑改造的刚需,园区建筑需向零碳建筑转型,暖通系统需适配超低能耗标准。例如,被动式建筑需结合高效热泵、新风热回收系统等技术,推动园区建设寻求适配此类场景的集成化暖通解决方案。
政策补贴支持推动市场扩容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零碳园区正逐步从“概念热潮”迈向实质性的落地实施阶段。多地政府已经启动了针对零碳园区项目的资金补贴计划,以激励和扶持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零碳园区项目的前期推进和最终落地,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形式多样、力度更大的补贴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扩容和升级。为暖通企业参与介入项目提供优惠便利。
产业链协同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零碳园区建设升维对暖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随着对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以及建筑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的提高,暖通系统不仅需要在设计与运维过程中融入数字化技术,还要与建筑结构、储能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实现协同优化。这一转变促使暖通企业从传统的设备供应商角色转变为提供“设计-建设-运维”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服务商,例如通过提供能源托管、碳资产管理等增值服务,深度参与到园区能源管理中,优化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助力实现零碳园区的目标,也为暖通企业自身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业务增长点。
不少行业观点认为,2025年将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元年。这不仅意味着该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想要深度布局其中的暖通企业来说,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能否抓住这波产业发展的红利期,向市场提供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将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把握机遇,通过技术革新和市场拓展,充分利用好这股零碳园区建设的东风,也成为了暖通行业值得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