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机房注入AI,美的楼宇科技能否突出重围?
第36中国制冷展首日,美的楼宇科技发布“iBUILDING高效机房AI全域生态平台”。这一动作的背后,是美的对暖通行业高效机房发展的痛点、双碳政策机遇及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深度回应。作为全球暖通行业领军企业,美的为何选择此时将AI深入注入高效机房机房的设计、采购、安装、运维?这一平台又将如何改写行业规则?整场发布会,美的楼宇科技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双碳政策倒逼:暖通行业迎来效率革命
暖通系统占建筑总能耗的45%-55%,是楼宇碳减排的“关键战场”。2022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显示,国内既有建筑中90%的中央空调系统能效低于国际标准,年浪费电量高达千亿度。在“双碳”目标压力下,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到2025年新建公共建筑能效需提升30%。政策高压下,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设计、运维模式已难以为继。
美的楼宇科技先行研究中心智能技术负责人程俊在采访中直言:“暖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滞后于其他领域,设计周期长、数据孤岛多、专业门槛高,导致高效机房推广缓慢。”以常规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传统机房设计需至少3名专业工程师耗时两周完成,而使用AI平台后,普通人员就可做到方案生成缩短至1小时,且能效仿真误差控制在5%以内。
破局行业痛点:从“经验驱动”到“AI赋能”
发布会上,美的楼宇科技的iBUILDING高效机房AI全域生态平台直击三大行业痛点:
1. 设计效率低下
传统暖通设计依赖工程师手动计算设备选型、管道布局,易出现冗余或能效漏洞。美的通过AI助手集成数十年项目沉淀数据,用户仅需输入建筑参数,平台即可自动生成3D可视化方案,并模拟全年能耗。
1.交付与运维割裂
以往设计、施工、运维数据无法互通,导致后期能效不达预期。iBUILDING打通全流程数据链,自控系统界面与设计方案同步生成,运维人员可直接在平台监测实时能效。例如美的越南工厂项目应用后,调试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5天,年运维成本下降40%。
2.生态协同缺失
暖通产业链涉及设计院、工程商、设备商等多方,协作效率低。平台开放API接口,允许第三方接入设备数据。目前,平台超70%的用户为外部合作伙伴,生态内方案库已积累超500个标准化模板,工程商采购清单生成效率提升60%。
打造技术护城河:轻量化引擎+AI仿真内核
针对3个痛点,美的楼宇科技就是用iBUILDING高效机房AI全域生态平台交出它的答案:轻量化3D引擎:支持低配置电脑运行,一键生成机房漫游视频,便于行业用户理解方案,以及直观看到人员巡视路线等。多物理场仿真算法:整合CFD流体力学、传热学模型,实现设备选型、管道布局的全局优化。测试数据显示,AI方案较传统设计平均节能15%-20%。
据设计院工程师反馈,传统机房设计需要手动调整十余版方案才能满足业主需求,现在AI自动生成3个备选方案,客户决策速度提升3倍。
商业模式重构:从卖设备到卖“能效服务”
美的正借iBUILDING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工程商赋能,平台提供EMC(合同能源管理)测算工具,帮助工程商量化节能收益。金融协同:美的金融推出“能效保险”,承诺能效不达标即赔付,降低业主决策风险。碳资产运营:平台自动生成碳减排报告,对接碳交易所。程俊透露:“未来三年,平台将接入光伏、储能系统,实现‘光储直柔’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拓宽商业边界。”
行业洗牌前夜:标准化VS定制化之争
行业首个智能暖通机房专业设计平台的——iBUILDING高效机房AI全域生态平台的推出,标志着暖通行业进入“标准化”与“AI柔性化”融合的新阶段。行业友商虽已布局BIM设计软件,但尚未实现全链路AI覆盖。行业分析师指出:“美的凭借硬件+软件+生态的三重优势,可能在未来3年抢占30%的高效机房市场份额。”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中小工程商数字化能力薄弱,平台推广需配套培训体系;另部分业主对AI方案信任度不足,需更多标杆案例验证。
从蒸汽机到电力,从信息化到AI,每个时代的效率跃迁都重塑产业格局。美的楼宇科技iBUILDING高效机房AI全域生态平台的野心,不止于暖通设备的智能化,更在于以AI重构从设计到运维的全价值链。在这场绿色革命中,谁先掌握数据与生态,谁就能赢得碳中和新赛道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