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的粮食无法及时晒干造成损失
唐俊杰介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4左右。“粮食收获时水分均在20%以上,安全收储水分应该控制在15%以内,水分高,易霉变,所以粮食烘干是长期储藏前的一个必要手段。”
与小户种植、太阳能晾晒烘干的情况不同,集约化经营使得集中收获后的粮食受场地和天气制约,无法及时晒干,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产量达5%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80亿到240亿元。
粮食机械化烘干率仅有20%左右
“粮食烘干机销售量从2012年的1500台,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87万台,7年增长12倍,而粮食机械化烘干率仅有20%左右。”唐俊杰说,考虑到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现状,作为能源替代方案的太阳能、生物质、柴油、天然气、电热均有明显的缺陷,使用热泵烘干技术来取代传统燃煤热风炉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粮食烘干技术,在节能、环保和高效方面优势明显。
热泵技术是通过压缩和换热过程,将热量从常温环境温度泵送到高温有限空间,其供热效率达到电加热的3-7倍。
在粮食烘干企业开展热泵烘干技术试点
“应用热泵技术,对粮食进行烘干加工,不仅节能、环保和高效,而且大大提升粮食品质和收储安全。”唐俊杰说,今年两会上,她准备提交《关于大力推广应用热泵烘干技术,促进粮食储备安全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提高粮食烘干设备节能环保标准。
其次,联合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结合各省市实际,设立粮食热泵烘干产业化专项资金。在粮食主产区,以粮食烘干企业为主体,开展热泵烘干技术的先行先试。鼓励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精准适配的热泵干燥系统及设备;对粮食烘干企业应用热泵技术进行设备更新、节能减排、循环增效等给予专项补贴。通过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达到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提升粮食品质和安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